国资委社保基金暗中较劲
同里食饭,各自修行。大陆各个部委与省市,都有本身的势力及利益,若受到其他单位影响,都会各自为利益争取。就以国企上市后的利益问题,国资委与社保基金,都出现矛盾。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昨天表示,国资委坚决支持国企,把上市所得的一部分收益划拨给社保基金,但倾向这个额度换成钱,然后交给社保基金,不太赞同直接划拨股权,因为相当部分的中央企业需保持绝对控股。这说法再明白不过:对国企控股,国资委仍要做老大,社保基金休想分羹!
倡社保基金收钱不收股
李荣融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会称,「任何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也都难免会生病,所以,社保基金很重要,作为国资委坚决支持。」不过,他指出,「我们比较倾向把这个额度换成钱,然后交给社保基金,我们不太赞同直接划拨股权,原因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要保持绝对控股。」作为国资委的当家人,李荣融罕见地公开表态,希望国企将境外上市集资的所得的一成资金,以现金而非股票的形式,交予社保基金。背后有何含义呢?
中央保持绝对控股
按国务院赋予的权限,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拥有「管资产、管人、管事」大权。如果社保基金透过中央企业海外上市,或增发股份,而持有企业股权,将令企业股权分散,社保基金甚至可能以股东身分,取得董事会席位,这将不利于国资委对企业的管理。
正如李荣融强调,在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央企业必须体现控制力、影响力及带动力。换句话说,并不希望看到任何可能摊薄股权、分散管理的做法。社保基金也一向强调,他们要的是「国企分红」,而不是介入管理分权。
过去几年,按国有股减持政策,社保基金无偿取得的境外上市企业集资一成收益,最初上市企业均以现金形式向社保基金供款,当中以国寿(2628)为代表,其发行H股的一成现金,就直接上缴社保。
直至去年,这种安排有新变化。交行(3328)及建行(939)上市集资后,基于银行补充资本金等资金安排,两家上市银行并无即时供款,而改为在上市首两年,由银行国有股东以股息支付予社保基金。
及至今年年中,情况又有新变化,适逢港股畅旺,社保基金改为要股不要钱,因为要钱相等于要把股份以上市价套现,但若持股则可以享受国企上市后的大幅升值。社保基金的想法是:要钱:我不懂自己在市场沽货吗?在湖南有色 (2626)、大连港(2880)等来港上市后,均将相当于一成集资额的股份交予社保基金。
无偿获股休想有影响力
由于港股畅旺,社保基金的实际收益更加可观,而社保基金确是在其后不断沽股套利,其中,令人记忆最深的是,社保基金在招行(3968)上市第一天,即大手沽货套现。香港投资者这才发现,在今年五月才启动境外投资的社保基金,并非想像中的大手扫货,而是将手中「零成本」H股不断沽出!当然,站在国资委立场,社保基金沽股还可接受,但若对国企发挥股东影响力,则不能苟同,因为社保基金是无偿获得股权的。因此,李荣融先小人后君子,向社保基金提出勿有非分之想的说法。
信诚证券联席董事连敬涵认为,社保基金这部分收入属社会回馈性质,所持股份,在大型上市活动中几乎稳赚不赔。若社保_股,必然需要沽货变现,这增加了炒味,也造成市场波动。与社保赚取稳定收益的特质不符,亦不利社保形象。故这部分收益,应以现金或股息形式较恰当。
资料来源 ; 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