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开始加大明年开发力度
近期,政府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监督力度明显加强。近一两个月以来,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大土地供应的同时,也加强了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土地清查行动。在政策压力下,部分开发商开始明显增加明年的开发量。
开发商加大明年开发力度
近期记者了解到,部分土地储备上千万级的开发商已经明显感觉到政策的压力,不敢随意对外谈论他们的土地储备数量。前不久,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对外公布,明年新报建及开工的可建建筑面积约为1600万平方米,总开工面积将接近2500万平方米,创下国内同时开工面积之最。
业内专家表示,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开发能力的瓶颈,这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假如上面提及的企业之前的年开发能力仅为200万平方米左右,明年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必然会存在风险。“因此,其中不排除有受到政府‘逼’地压力的因素。”该专家称,在政府的政策压力下,相信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地主”加大明年的开发力度,未来一两年的市场供应量将大大增加,有望缓和目前较为紧张的供求矛盾。但与之而来的是,房地产开发风险也将加大。
多个上市房企储地数千万
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垄断化发展的趋势,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楼市“寡头”,不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土地市场上也同样如此。“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凭借在股市、基金市场上获得的大量资金支持,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显得财大气粗,使土地市场也出现垄断化的趋向,中小型企业拿地更加困难。”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分析道。
从前期各大上市房企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出,目前已有多个开发商的土地储备达到了数千万平方米。有中介机构分析,按照目前这些企业仅有200万~300万平方米的年开发能力来计算,他们所储备的土地足够20年开发。然而,这些企业在土地储备如此充足的情况下,并没有停止买地的行动,多家上市企业还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的地块。
土地成开发商“圈钱”工具
上市房企为何如此青睐囤积土地?专家表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土地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无从说起;另一方面是上市的需求,有土地才有盈利的预期,才能刺激股价持续攀升,以获得更多的融资。
另外,香港上市公司财务准则规定,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可以每年进行价值重估计算成本,所以开发商都愿意囤积土地,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可以减少计税利润。而今年年初,国内修改会计准则,地产公司的土地成本计算方法也效仿香港准则,更刺激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囤地的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储备越多,就越容易圈钱。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开发商不是赚开发的钱,而是在赚土地的钱。土地价格的增速上扬,给土地储备丰厚的地产公司形成了相当大的“土地溢利”。近期无论是广州还是全国土地拍卖市场,所推出来的优质土地获得者大多都是上市房地产企业,今年至今为止,多家上市房企已经拿出了上百亿的资金来进行土地储备。时报记者 李东元
新闻背景 广州囤地严重 政府新政相“逼”
前不久,某中介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广州开发商目前存在42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其中大部分尚未投入开发。虽然房管部门澄清其中仅有3.73平方公里属于闲置土地,但开发商“囤积”土地以成为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近期广州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并出台各种配套条例,如广州今年新出让的地块全部制定了三个时间限定:动工时间、竣工时间和预售时间,不得以资金问题或拆迁问题为由拖延开发进度,否则将按照土地出让金的千分之一收取罚金。而存在延期动工、预售、竣工、欠交土地出让金、开发建设面积占储备面积比例偏低等行为的开发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在未能有效整改前不得进入土地一级市场。
对于这一政策,业界称是政府在加大土地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逼”开发商拿出手中的土地进行开发,以确保未来几年市场的供应量,达到降房价的目的。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