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大雪,9月份央行等部门出台的房贷新政策将深圳房地产市场迅速“冰冻”起来。作为国内房价最高的城市,目前深圳的房地产交易量迅速下降,但房价却仍然坚挺,整个市场弥漫着浓厚的观望气氛。
“虽然二手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其本意是为了减少银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这一政策在打击房地产炒风方面发挥了巨大威力。”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房贷政策直接提高了炒房者的成本,有效地遏制了炒风的进一步蔓延。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应声下降。据国土房管部门统计,9月份深圳新房成交30.24万平方米,进入10月份,在房贷政策的影响下,前15天深圳新房市场成交了5.9万平方米,仅相当于9月份全月成交面积的19%,即使跟今年来成交量最低的8月份相比,也只达到了8月份全月的27%。
尽管成交萎缩,但深圳的房价表现依然较为坚挺。
深圳国土房产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深圳的新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65万元,10月份的上半月,深圳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49万元。到11月份,深圳新房的成交价格又恢复到每平方米1.6万元左右。
“这说明开发商开始进入观望状态,他们对调控政策感到担忧,又不敢贸然降价。”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运营中心主任高海燕表示,房价的下跌会有“雪崩效应”,一家降价会带动更多的开发商跟风,最终造成的房价大幅下挫,这是开发商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们会互相观望,坚持高房价,但这不排除会以打折、优惠、送精装修等附带优惠条件等方式变相降价。
高海燕说,目前深圳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妙时期,未来房价是复苏回暖,还是调头向下,有待观察。但如果政府再出台相关政策,固化调控成果的话,开发商就有可能顶不住压力吐利售房了。
上海:房贷细则还在“研究”,新房市场缩量上攻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报道:成交缩水逾两成多,价格上攻13点,在房贷新规颁布一个月后,执行细则仍无基准,上海新房市场呈现出缩量上涨的明显态势。
日前,有媒体报道交通银行信贷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交行房贷实施细则原则确定以“个人”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对于曾经有过房贷现已还清的,再申请贷款仍视为“首套自住房”。交行被认为是自9月27日央行、银监会房贷新政策发布以来,首家详细披露房贷细则的大型银行。但随即,交行否认出台了相关细则。
此前,上海银行监管部门会同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已研究过房贷细则问题,有意将上海地区房贷政策统一以“户”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但至今“还没有最后定”。
在房贷新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10月份,上海新房呈现缩量上涨的态势。
据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月份前28天,一手住宅成交量比9月份同期下降两成多,为151.31万平方米,而9月份同期是191.48万平方米。但10月份前28天的平均房价却比9月份同期上涨了13.06%,达每平方米11739元。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分析,导致一手住房成交量环比减少两成多的主因有两方面:一是存量可售房源不断减少,新房供应不足,供求缺口放大,优质房源稀缺。
二是央行和银监会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金融调控政策令买方进入观望阶段。上海财经大学日前发布的上海市消费信心指数显示,65.9%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不是买房的好时机,57.8%的人对未来半年购房时机仍不看好。对未来半年买房时机的预期指数比第二季度大降了14.6点。当供应方捉襟见肘、买方陷入观望之时,10月份成交量加速萎缩在情理之中。
与新房市场大同小异,上海二手房市场目前也是以缩量观望为主,少数区域房价出现小幅调整。多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反映,受信贷政策的影响,多数买家现阶段选择撤单持币观望,已出现少数卖家调低挂牌价,但降幅普遍不大。
来源: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