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南遭遇5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大面积的冰冻天气,断水断电封路,到处是在路上急于回家的人,广州等站滞留的几十万乘客,政府不得不发出的“今年过年不回家”号召……这个春节发生的一切让冬天显得尤其寒冷,而在全社会上下都在抗击冰雪灾害的同时,作为房地产的行业视角,我们更愿意反思的是天灾背后的观念根源。
中国社会正经历的是历史上又一次大迁徙,上一次是因为战争,这次是因为经济发展。2008年是改革开发30年纪念,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发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直接影响了人们新理想的重建,致富逐渐成为穷怕了的人们在物质满足之外重要的精神追求,而大迁徙就这样开始。而传统依然在历史变迁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与新生的融合中,一种独特的中国现象呈现:人们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城镇走向大城市。而这些人有的在新地方安定,安定不下的为城市面貌贡献一切之后又回到老家——而房地产和城市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只是这个进程的一个注脚。
城市化和寻根文化的融合促成了这一轮不间断的大迁徙,便成为每年春运压力巨大的原因,也是人们在城市里购置房产的原始动能。同时,这也是天灾降临的时候,更多的人在路上的原因:无论路途遥远艰难,也要回家过年!而在2008年开始没有持续的五一长假,这一政策也对迁徙的集中推波助澜。
笔者试图从普通人的采访中探寻更深的文化根源,追溯城市和人文变迁。
城市置业:算半个家
张女士,齐齐哈尔人,现居北京。
“东北每年都下这样的大雪,南方人没有遭遇过没经验。”她说,在黑龙江老家,每人都要在冬天准备雪地鞋和雪地服,保证暖气供给。笔者的问题是:家和自己购买的房子之间关系?她说:
“对此现在没有更多的感觉,今年老公的父母过来一起过年,感觉和老家没什么区别:在北京置业,是因为有老公;齐齐哈尔,是因为爸爸妈妈。幸福的是今年重合了!”她说,结婚三年,虽然两个人没有孩子,但是已经当这里是半个家,因为有老公也有自己的房子。不过说起来,她更愿意称自己是东北人。
辛先生,现居广州,陕西安康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州人眼界不是很宽,对于南北的概念区分很有意思。”辛先生是上个世纪末在北京的某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广州的,其妻是在陕西安康的高中同学。关于广州人对于北方人的看法他讲了一个段子:广州某高中来了一个从湖南去的新同学,班主任说我们班来了一个北方的同学。这位湖南人还环顾四周,以为是从东北等地来的,结果班主任念大家欢迎的时候,喊出的是他的名字。
原来“湖南人”就算广州人眼中的北方人了!辛先生说,尽管如此,在过去的十年间广州深圳等地因为经济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各地人才,他自己就是这样来到这座城市:“我把高中的女朋友娶成媳妇,在这里买房安家。”他也认为,这里是半个家,愿意称自己是陕西人。今年如果不是因为冰灾,他会像往年一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安康。
打工者眼中的城市化
当没有足够的能力,更多的人不把大城市当成归宿。
农民工是这次滞留的主力。有外电在表述这次中国发生的冰灾时,如是描述农民工:他们每年都只有新年的一次机会“回家”,却赶上了天灾。
当一些开发商用“更多的人从农村住进城市”这样的说法以支持房价将继续上涨观点的时候,他们忽视了,更多的改变城市面貌的农民工,是终究要回到老家的。理由很简单,其一,这个城市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也没有能力在这座城市里安居;其二,只有在时代生养的土地上,他们才会有归属感。
李先生,江西人,他代表另一个比农民工稍显体面的打工层次更复杂的城市感情。作为新生的IT人士,他和他女朋友的薪水足够租房和日常花销,然而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下,他没有奢求把这座城市当成家:“房价涨太多,我已经麻木了,从我目前的收入增长来看,买房是不可能了。”他租房住,这次尽管江西冰天雪地,也一定要回去:“票贩子多要了我150元,可是我还是买了火车票。很庆幸,在这种情况下,能买到就不错。”
不为别的,只为回家,过年。
关于家的复杂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喜欢用“背井离乡”这样的话来形容人的遭遇:父母在不远行,没有什么比远离家门更不孝更难过的事情,对于流浪的人来说,过节的时候身在异乡,实属凄惨。而“家”,除了房子,事业,更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从小长大知根知底的朋友,或者世代相传的祖业。
买房子始终是家的必备。有报告称,尽管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房价涨幅已经放缓,但是平均指数是失衡的,因为城市的房价是由中高收入人群决定的,而中国目前眼中的分配不公使得中高收入人群推高了核心城市的房价。有观点甚至极端认为,北京的高房价是因为过多的来自全国的灰色收入推高的。对于各地的有钱人来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买房子很合情理,给自己孩子留着比如上学什么的方便,这钱花得值。对此,2005年流行的山西煤老板一买就是几十套的传奇还历历在目,而某单价2万以上高端楼盘则在一次记者会的时候毫不避讳:虽然我们的客户文化层次不高……
这种现象间接证明了房子和家的关系,以及中国这些所谓先富裕起来的人朴素的消费观:2005年初,笔者在北京西部某楼盘收房现场,亲眼见到一位一下购买5套的购房者,当时这房子单价不到5000元每平米。他说:买这么多套,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套,闺女一套,自己留两套,反正现在有钱。到2007年新政出台之前,这个楼盘单价涨到了17800元,不知道这些上涨的价格中,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置业观起到多大作用。
置业和房价,附着太多难以用经济或者别的什么可以解释清楚的情感。
——————————————————————————
看看在路上的人流,春运紧张在50年难遇的冰灾面前被几何基数放大的破坏力,就可以估算出这场历史上最频繁的迁徙的影响。美国人对于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起到的作用时,有过一句经典的总结:“50%的是在心理层面重塑信心。”而心理层面变化也成为边际效果影响需求最重要的理论根源。那么在洞悉这些浅层或深层的现象和观念之后,不知道倍受争议的新休假制度,和阴魂不散的置业传统,会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修正:归宿感是首要的,大迁徙不过是追求安全感。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