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迟到的地产成本价发出怪异信号

楼市持续调整,部分开发商备感压力,纷纷出招来拉动销售。昨天,在北京开发过多个小户型项目的开发商东亚新华地产有关负责人自曝公司成本价,并声称公司利润率仅为5%。(10月11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从市场到房奴都千万次地追问房地产界的成本价,但是地产商一直都是讳莫如深,隐忍不发。房地产价格在这样的黑箱状态里一路攀升,造成了方式虚热、房奴被套牢的市场尴尬。而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房价自去年秋季以来已成下降之势,经历一年的观望盘整。房市的秋天已经来临似成市场主调。在这样的市场大势下,各地地产商来提振房市成交面,纷纷采取种种促销手段。

  此情此景,地产商却发出了地产成本价的信息。不过,这却是迟来的信息,已经无法引起公众的兴趣。吊诡的是,这样的成本价自曝,反而更像是地产商的可怜道白,絮叨着自己的艰辛和无奈,换取公众和市场同情的意味。今夕何夕,联想到近年来房地产商和其所掌控的舆论资源变着花样地和政府宏调举措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以花哨的广告和营销手段混淆视听,激发公众投机房市变成房奴的做法。这次的自曝成本价似乎更是一种市场投机的策略,旨在一石二鸟—-一方面是向政府要政策要信贷要保护,另一方面是向市场传递房价已经探底的信号,诱惑公众买房。反正,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作为逐利者的地产商,会采取各种手段抢占市场,攫取利润。

  事实到底如何呢?确实,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信贷紧缩的惯性情景下,在中国PPI8月份攀升至10.1%,9月份依然不够乐观情况下,房地产的成本高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地产商曝出的地产成本数据看,却也让人读到了言外之意和发人深思的市场信息。如果说在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涨幅在20-45%以及各项税费普涨之下地产商还有5%的利润,那以前的房地产则是暴利行业,说明地产商们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也可以这么理解,吃到奶时闷声不语;从市场吮吸的奶水少了一些,就立刻牢骚骂娘。还有就是,既然是现在地产的成本价高,利润仅仅剩下5%,那地产商们为何还要频频打折降价售房?真的是不惜血本?公众恐怕难以取信。

  当然,抛开地产商在成本上的哭穷,也让公众看到了高房价的一些本质的东西。如地价过高,成品房价格的比重中超过50%。而低价是通过政府主导下的挂牌拍卖实现的。这就意味着高房价收入的一半以上回流到公共财政那里,而政府实现了GDP和公共财政的双向提高。这看上去确实是件好事,但是房价水涨船高,也帮助地产商实现了高额利润,造成了房市虚热。更甚至,由于房地产的利润效应是通过公众赎买的方式实现的,就导致了两个方向上的负担转嫁:一是买地所得的公共财政回流国有金融机构,再通过信贷途径奉养地产商的地产扩张;二是公众通过投机房产转化为房奴,将财产性收入转移成地产商的资本。归根结底,地产商是唯一的终极获利者,政府和民众都是买单者。

  在近期“两率”其降、银根放松,且坊间又频传放宽第二套住房贷款的市场情形下,地产商急忙自曝成本价,其意图已是司马昭之心。在我看来,央行救市组合拳也罢,银根放松保经济发展也罢,宏观调控的杠杆都要着力于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房地产业,和信贷资本联系紧密,容易造成泡沫经济,是介于金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间的中间产物。由于它的不确定性,最终容易成为金融危机的帮凶(如美国次按危机所致的金融风暴,如1997年房地产泡沫所致的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还是应该着眼于适度从紧。因为,房地产发展语境下的GDP提振实验,已经被市场证明为得不偿失。

  所以,无论开发商发出什么信号,人们还是冷眼旁观任期表演好了。

来源:东方网